千年老髖總是很緊打不開?開髖動作會讓膝蓋疼痛?!在三角式中停留時覺得下背怪怪的?後彎會腰疼?腿後側超緊總是伸展不了?髖關節出現響聲?!走路時會卡卡不順?這些問題其實都跟你的髖關節有關係,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認識髖關節。
Victoria 老師將在這堂研習課,透過瑜珈磚、瑜珈繩、瑜珈椅和壁面的搭配使用,帶你認識如何安全有效的運作髖關節,來療癒及避免傷害。課程中,我們將從基礎的應用解剖學來認識自身姿勢評估,並將其應用在瑜珈體式上。學習與認識順位「原則性」,並以此原則建立有效的根基及迅速精準的啟動 ; 認識足、踝、膝蓋與髖關節的連動關係及順位原則,以及它們在體式練習中的順位應用及適應個體化調整。課程中也將提及瑜珈損傷的認知及預防,整體課程會由講解並配合八成以上的實作練習來深化身體認知。
上午課程
- 人體整體架構排列認識及個體姿勢型態簡易評估,認知自身架構傾向得以從姿勢矯正及練習來調整
- 髖關節承上啟下對身體運作的關鍵影響,及在體位法中的影響
- 髖、膝、足、踝的相應關係及運作科學
- 基礎解剖及肌動學
- 足底如何幫助發力及影響膝和髖
- 膝和髖的相愛相殺
- 三大順位發力原則在體位法上的應用
- 開髖體式應用
下午課程
- 髖及腿的螺旋動力順位原則
- 橫向開髖體位法
- 縱向開髖體位法
- 髖和腿的行動來啟動內核心及建立後彎體式
- 下肢及核心整合的順位流動練習
適合對象
- 學習瑜珈一陣子,想更了解身體部位的基礎解剖,以及如何在安全及有效率地在瑜珈順位方法的瑜珈練習者
- 想進入流動瑜珈練習者
- 關注身體功能性健全之民眾
註:本研習提供 SPACE YOGA 研習證明
課後收獲
- 髖關節的基礎且實用解剖認識及其在身體運動科學上的影響
- 髖關節部位如何在瑜珈練習中安全且高效運作
- 如何應用髖關節承上啟下的關鍵部位來影響下半身,建立核心,調整脊柱
- 掌握髖關節運作的「原則性」,讓體式練習可以流暢,更專注在整體性感受。
- 「順位原則」可應用於日常活動並擴及其他運動上的應用
- 以動作練習來創建療癒機制,或預防傷害
- 建立正確本體感受及身體使用印記
日程表
上午課程 09:30-12:00
下午課程 13:00-15:30
註:SPACE 保留以上時間異動的權利,若有異動必會事先告知
瑜珈資歷將近 20 年的小 V 老師,自 2005 年踏上教學的旅程, 2015 年開始教授 RYT200 的師資培訓課程,期間在中國各大城市與台灣培育了許多國際證照的瑜珈老師。
Victoria 身為 Anusara Yoga 資深認證培訓師,並自詡為終生的瑜珈探索者,師從多位國際資深瑜珈導師,喜歡從不同領域探索身體及心靈意識,包括解剖、肌動學、哲學、神經科學、身心學、靜心靜定等,造就了 Victoria 深厚的教學底蘊,將各個領域所學融會貫通於瑜珈教學中,不論在體位法的演繹,人體動作模式的精解,體位法的精巧排序,課程主題的身心引導,解剖及生物力學上的解析,不自限於流派,讓瑜珈回歸本質的同時又可以更科學、更符合現代需求。更能把看似高深的瑜珈哲學及瑜珈經典,接地得貼近現代生活,融入瑜珈教學中。
原本我的腰椎 L4、L5 有滑脫的情況已經很多年了,尤其是去年一整年全天候的不舒服,讓我下意識的認為這裡就是會痛,所以不自覺就自我設限把它給繃緊了。在覺醒前一整個星期我都將注意力放在呼吸,用小 V 老師教導的方式,將呼吸帶入動作去感受。放鬆下背的方式就是伸展髖屈肌(髖屈肌包含了五條肌肉),大腿股骨頭置中於髖臼,離心與向心兩種力量拮抗相輔相成達到平衡時,下背跟腹股溝就鬆開了。但發現只是慣性的用了腰椎做出外型,結果擠壓造成疼痛。小 V 老師點出盲點,在整堂課程動作執行當中一直專注腰椎不過度參與,而是利用呼吸去做到順位原則,然後我的腰就不再尖叫,那差不多一整年的時間從能做到想做卻漸漸無法(腰以及下背疼痛)的體式,如駱駝式、輪式甚至眼鏡蛇式與上犬式,都在那刻解鎖了!
當下脊椎有了空間能自在的呼吸,心裡好激動!真的體會到瑜珈經中說的「體式是穩定自在的」!
~春蓮
某次課堂上練習下犬式,我的薦椎竟然前點頭,簡直超越狂喜足以形容 (但我也同時大惑不解,相較起來我還能推敲出我使用足底根基建立來紓緩我右邊髖部疼痛的原理),但是薦椎的甦醒,讓我頓時大悟,關於老師說的,「當你開始做,神經被啟動,身體很聰明,那個部位會漸漸知道怎麼一回事」,我是接連著再一個 Aha moment, 關於自己身體的醒悟能力這回事!當天下課我走在路上的身體感知仍然保持那份異樣,骨盆那一圈的感受是"強壯"起來的,我從來想像不到可以使用「強壯」這個詞形容骨盆腔一帶;不曉得是不是因為這份轉變的緣故,我今日忽然發現,本來對先前工作過程中交手的人事物,產生的某些強烈厭惡感,那股情緒冷卻了,不再那麼濃了,我好像約略能懂老師提起這樣的療癒怎麼改變自身想法的收穫!
~Ari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