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一頭栽進瑜珈世界已 3 年半,加入 SPACE 也近三年。先前由於工作和興趣之故,須長時間與電腦為伍,不良坐姿常導致我全身僵硬,這裡痠那裡痛,右手深受滑鼠腕困擾難以使力,下半身更是日益肥胖臃腫兼下垂,讓我驚覺身體是自己的,應該善待維護而非恣意揮霍,就這樣開啟了我的瑜珈之路,進而與瑜珈難分難解。
原以為瑜珈不就是輕鬆伸展,應不至太吃力,然而我的第一堂瑜珈課,從開始抖到結束,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原來柔軟度是一回事,肌耐力又是另外一回事;若缺乏肌耐力支撐,根本無法停留於動作中,更別提呼吸順暢了。
所以全身軟趴趴的我開始每週五天的固定練習,刻意挑選能鍛練肌耐力的課程,也註定了我與 Jay 老師的相遇。剛開始 Jay 老師的嚴厲指正與要求讓我感到挫敗,但轉念一想,老師願意當場糾正,讓學生少走冤枉路,不是很幸運嗎?!自此我的臉皮愈來愈厚,也愈挫愈勇。心態上的轉換與放下自我,讓我獲得更多。
稍具肌耐力後,愛上變化豐富且具挑戰性的 flow 課程,不同的串連動作猶如面對人生的不同挑戰,雖不見得順利完成,過程中甚至可能因軟弱而歪歪扭扭,但練習時專心享受當下,汗水淋漓、暢快過癮,頭腦也適時放空,對我來說頗具紓壓效果。也喜歡具開放性練習的 Jivamukti 課,在 Lynn 老師的主題動作鋪陳下,讓我有勇氣挑戰更多的不可能。
隨著 Jay 老師到澳洲進修 Iyengar 瑜珈,帶回紮實的訓練成果,我開始從他身上學到善用輔具的 Iyengar 瑜珈。Jay 老師常說瑜珈練習不在於完成動作,而在過程中增加對身體的覺知與控制力。運用輔具不僅可維持身體正位,更能敏銳察覺體內細微的變化,當然也增添不少安全感,非常適合我這種手臂力量不足的人。例如運用瑜珈繩與瑜珈磚練習蠍子式,讓我更有空間學習上臂與肩胛骨的使力方式,也脫離手肘破皮的窘境;又如利用瑜珈椅練習後彎,讓薦椎減輕許多壓力,促使內在空間更開展,呼吸也能更順暢。至於老師經常提醒大家的控制力,需要的不只是意念,而是透過持續不斷的練習,才能逐漸有所體認,這部分我仍在努力中。
還記得第一次見到烏鴉式,只覺得這是件不可能的任務,而軟弱如我如今也能雙腳同時離地了,所以不要為自己設限,也無須與他人比較,只要持續紮根勿心急,待時候到了,內在喜悅絕對超乎想像,這也是我堅持上基礎課的原因。瑜珈是一條深不可測卻美妙的道路,我想繼續探索下去。
感謝所有曾經指導我的老師,特別是一直對我保有耐心、助益最深、外剛內柔的 Jay 老師。也謝謝共同揮汗練習、充滿正面能量、不吝給予鼓勵的同學們。有你們真好!
Nam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