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持續練習 Ashtanga Yoga(八肢瑜珈)已經超過六年,目前的生活幾乎完全以瑜珈為中心。練習瑜珈之前,我是個 BMI 超過 27,全身病痛的中年大叔。接觸瑜珈之後,身體的酸痛慢慢地減緩,體重自然地下降,體力也越來越好。
剛開始練習瑜珈,對柔軟度極差的我來說,是非常痛苦的折磨。尤其看到班上的同學,身體可以隨意的折來折去,除了心生羨慕之外,常常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身體有什麼問題?有好幾次想要放棄,但是很幸運的遇到許多位優秀的老師,他們告訴我:瑜珈不是比賽,不與人比較,只要做到自己舒服的位置即可,瑜珈經 (2 - 46) 就有提到這一點:要在動作中找到穩定與舒適。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所以本來就不應該有什麼「標準動作」。在老師的教導之下,我慢慢學會了如何使用「核心肌群」做瑜珈,在動作中維持呼吸的品質。一段時間之後,前彎、扭轉、後彎,都有很大的進步。我還記得 Russel 老師說過:一天只要進步 1mm 就好。乍聽之下有點可笑,1mm 算是什麼進步?仔細算算,一天 1mm,一個月就有 3 公分,一年就可以進步超過 30 公分。之後我一直秉持這樣的想法練習,每天的進步雖然不多,但是只要持之以恆,總有一天我一定可以做到。
為什麼是 Ashtanga Yoga?因為我發現 Ashtanga 的動作編排,看似隨興,其實隱藏著許多西方醫學解剖、生理學的知識,每一個動作都是為了下一個動作做準備,環環相扣。有人質疑:「Ashtanga Yoga 太重視體位法,忽略瑜珈其它層面的練習」,關於這點,Sri K. Pattabhi Jois 大師曾說:Practice Practice Practice, and all is coming。許多資深練習者與我自己的經驗都顯示,持續的 Ashtanga 體位法練習,不僅帶來身體、體能的改變,連心靈與智慧都會產生變化:行為上會自動奉行 Yama、Niyama 的十條規範,呼吸越來越有品質 (Pranayama),感官漸漸地收向身體內部 (Pratyahara),思緒完全的專注 (Dharana),每天的練習彷彿都是一次動態的冥想 (Dhyana)……。通往 Samadhi 的道路一定不止一條,但我相信 Ashtanga Yoga 絕對是其中之一。
我由衷感謝在 Space Yoga 受到 Sally, Russel, Gladys, Axl, Adarsh 及 Ethan 老師們的耐心教導,並且在他們的鼓勵下,開始每年到印度 Mysore 向 R. Sharath Jois 大師學習。到了印度,與來自世界各國的練習者交流,更加瞭解到,古老瑜珈的背後,其實充滿現代科學的智慧,包含的學問深不可測!只要能持續穩定的練習,瑜珈的好處,會自然地發生在每一個人的身上。
Namaste